您的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为办好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贡献学会组织力量
发布日期:2022-04-01 16:56:09 浏览次数:5017次

为办好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贡献学会组织力量

——关于2021与2022的教育学会工作

国家督学、吉林省教育学会会长 王青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全局论,各级教育类学会组织面临防控疫情、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布一系列新政策新要求、社会组织进行全面规范和创新等重大机遇和挑战。吉林省教育学会系统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和省社团组织管理部门的部署,继续围绕“一个目标”、“两个坚持”、“三项提高”、“四项建设”的工作总体思路,贯彻防疫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建设教育科研特色化学会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核心任务,以管理创新、校本研究、队伍建设等为主要抓手,全省联动,着力于巩固、提升区域和校本研究成果,挖掘科研管理系统等线上办公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科研管理效率与校本研究质量提高的有效机制,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和科研指导方式,学会的科学研究、组织建设、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学术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发挥了学会组织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职能作用。全年学会系统工作呈现在开拓中扎实前行,在巩固成果中再创新高的局面。其理论与实践基础和基本原因在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全省“学会人”多年来的科学探索和生机勃勃的创造基础,当代中国和世界先进教育、科研、管理理论的有益昭示,全省上下、尤其是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积极履职、辛勤工作的结晶。对此,我反复思考酌,是这几个方面相互作用使然。

(一)持续深化科研管理创新,巩固并提高校本研究管理和创新成果,课题常态管理、成果推广和整体科研指导工作取得了重突破。教育研究质量进一步提升。

首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课题管理、提升教育研究质量为工作重心,巩固和深化校本研究管理和创新成果,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取得绩。积极做好“十四五”科研规划引领工作。省学会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吉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作为引领和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全省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导向和新要求。积极探索课题研究和科研管理新机制,继续深化“校本研究评审+指导”等科研指导方式改革。经多年努力,已在评审原则、评审条件、专家指导要求与规范等方面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了“评审+指导”体系。围绕提升校本科研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专家队伍。在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探索和遴选适合指导中小学科研的专家,着重在中小学一线遴选了一批有指导能力的教师充实专家库。局长、一线校长、教师区域和校本研究积极性不断高涨,课题研究在数量上取得大的突破。2021年课题立项6368项,较上年增加40%多,结题2726项。校本研究水平和申报项目质量明显提高。评审专家在立项和结题评审中反馈的信息表明,申报项目的规范性普遍提高,选题与课题设计和研究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人注目的是,一批高校关注大中小学德育思政、美育、劳动教育一体化研究,以及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研究等,课题申报踊跃。

其次,着力强化科研指导与示范工作,积极贯彻“防疫与业务相结合”的方针,在做好各项科研普及工作的过程中,开创线上研修新方式,成功举办了吉林省第三届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高级研修活动。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在全面总结2020年“防控疫情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工作经验基础上,探索疫情条件下做好中小学科研骨干的推选与研修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在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设计并实施了面向全省的线上研修。突出保证线上研修效果,省学会与授课专家共同探讨线上培训的优势和不足,对研修主题设计、研修形式、课程体系、课程表达方式与内容等,进行了创新。全省各地推选出的704名科研骨干,进行了高质量的线上研修,并将研修成果大范围辐射当地,开创了我省科研骨干研修的新局面。基层学会和研修学员普遍做高度评价。一些学员纷纷在网上反馈,认为“课程体系完备,线上表达清晰,研修形式新颖,研修效果良好”。也为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培训积累了经验。

第三,省学会主导课题“中小学主题研修”研究和推广性实验的深化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开创了我省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和校本培训的新方式,高效推动了一些区域和广大中小学校教育研究工作。2021年中小学主题研修的研究工作着力理论与实践指导体系总结、提升与推进实验研究有效机制的建设。在理论上“培养教师自主学习习惯”等主导思想和研修指导体系与国家教师培训改革导向的思想高度一致;实践上“主题研修指导体系”已经形成校本研修的操作平台,与国家“构建以校为本混合培训新模式”的新方式高度契合,并有所创新,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的积极响应和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在全省、以及全国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已推广到1个市、5个县(市、区)和其他一些县(市、区)市的部分学校;全国有9个省(市、区,不含吉林省)的11个县(市、区)参加实验研究,有近1000所学校,5万多教师参加研修。许多地区以及学校主动要求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十余次。长春师范大学正式加入实验研究工作,成立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为研究工作拨付专款支持,2021年连续举办了“中小学主题研修系统经验交流会”、“主题研修系统舒兰培训会”等系列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创新研究院与该校继续教育学院,正在策划联合中国教师研修网,对中小学主题研修系统进行推广。

“中小学主题研修”研究和推广性实验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科研引领教研、教研带动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方式,成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平台,并培养了一支集培训与指导为一体的优秀专家团队,初步形成了边研究、边实践的良性循环。“中小学主题研修”研究和推广性实验研究,已经由研究与推广,成长为学会为地方教育发展服务的有效方式,开创了我省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和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各地涌现出推进研究成果转化的多种方式,成效明显。

第四,研究、探索各级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共生、共享渠道和规律,积极做好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委托管理相关工作,提升我省课题管理水平。2021年省学会坚持对中国教育学会委托管理的课题进行主动服务,严格学术规范,有质量地实施过程管理。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规范。白山市、县两级和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题与我省课题研究有效衔接与相互促进,实现共生共享,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深入拓展横向与纵向协作研究,推动新兴学科专业委员会建设,提高学会学术工作水平。努力建设群众性的现代教育科研的学术生态。

其一,引入高端学术活动,开展协作、创新研究,提升学会学术研究的引领水平。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2021年组织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指导,《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主办,吉林省教育学会和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局协办、新优教育集团承办的第四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与培训活动。活动集中了一批国内顶尖专家和近千余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现场参加(多数为我省)。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全程直播,省外线上累计观看人数15000多人。活动在学术上体现了“顶天立地”特点,为教师专业发展、探寻教育本真提供平台,给予了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线上线下参会者收获满满。据调研,此活动在省内外产生良好反响,进一步营造了我省的教育科研氛围。

同时,积极参与年度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大会筹办事宜。培育、推荐先进学术成果、支持会员单位承办分论坛。各个分会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富有生机,形成较大的辐射力。

其二,科学总结“珠算心算”促进中小学数学等学科特色化教学与教研的经验,与省珠算心算协会合作,成功举办了“吉林省第三十届珠算心算比赛”活动。组织了“吉林省珠心算40年”系列学术活动,表彰了优秀教研成果和教师。7月15日,在和龙市高质量地组织了由吉林省珠算心算协会、吉林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延边州财政局、教育局承办,和龙市财政局、教育局协办的“吉林省第三十届珠心算优秀成果展示活动”。500余人参加赛事活动,学生选手300多名,创历届活动新高。比赛是全省珠心算普及教育的一次大练兵、大检验、大提高,达到了推动我省珠心算普及教育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科特色化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中国珠心算协会领导亲自参会并致辞。与会者还参观了中南小学珠心算历史展览馆,参加了我国珠心算教育开拓者金学范塑像揭幕活动。活动在省内外反响很大。在8月8日的世界珠算日,中国珠心算协会专门转发王青逯会长在会上所做的《重视中国优秀珠心算文化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报告全文,以作纪念,并请各地关注。

其三,积极探索专业委员会运行规律,在全面筹备了“生涯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基础上,“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特色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就绪。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的要求,省学会为提升我省专业委员会学术特色,积极支持特色学科专业委员会发展。指导“生涯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完成了筹备工作。如起草 “工作规程”、协调人员构成、筹办首次学术活动等。延边、吉林市两级学会的学科专业委员会业务活动活跃。

其四,面对新的实际,开展有质量、有特色的学术服务和咨询活动,发挥学术组织特有作用。经过多方调研,会长(兼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向教育部报送了《关于“双减”、“五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不低于”等问题的建议》和《关于新形势下教育督导工作的八个问题》,受到重视,引起多方关注。辽源、延边等地学会组织围绕“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搞好教育科普、如何实现课后服务规范化和高质量等做调研,向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出有份量的建议。

(三)防疫与业务结合,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教研的两个文件为契机,完善会员管理新机制,搞好学会秘书处自身建设。提高了我省学会系统的服务能力。

第一,党建统领,深化全省学会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标准化建设常态化,推动薄弱地区发展。省学会以线上调研为主的方式了解全省学会系统党的建设情况,并将其列入创先争优内容。积极开展以学习党史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制定《吉林省教育学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采取党课教育与现场教育、业务学习结合方式。会长作为法人代表亲自上党课,组织党史专题自学,配合观看抗美援朝战争影片《长津湖》,并全员赴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进行专题党课教育。有力地提高了秘书处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水平、教育科研业务水平、服务会员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对此,省民政厅和省教育厅多次给予肯定。省学会“五型秘书处”建设上新台阶。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内容,丰富星级学会建设内涵,引导和帮助学会工作发展薄弱的地区开展工作,力促标准化建设常态化,推进全省学会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第二,积极做好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会员素质提升,学会在全省的学术影响力扩大。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完善会员管理和素质提升相关机制。会员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年度新增个人会员12053个,新增单位会员88个。目前,第七届理事会发展个人会员共40117人,单位会员828个。会员的学科、区域分布渐趋均衡。一批会员在当地引领科研、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争先创优制度的作用,坚持做好“两先一优”评选表彰工作,并与评选年度有影响的十件大事结合起来,推动全省学会系统健康持续发展。2021省学会进一步完善争先创优机制。经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认真评选,在全省学会系统中评选出260个先进集体、510名先进工作者、1479名优秀会员。活动有力地调动了会员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疫情下多数地方学会工作积极进取,充满生机。十件大事成为各地学会工作的导向。

第四,重视发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和会长办公会的决策、监督与指导作用,强化民主兴会的制度基础。利用省学会网上办公系统等设施,高标准地全面落实学会章程,进一步健全组织建设网络。坚持秘书处工作例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例会、监事会、会长办公会例会制度。经过酝酿,按照程序要求,增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人、副主任4人、学术委员17人,健全省学会的工作机构。筹备召开理事会通讯会议4次,常务理事通讯会议1次,审议学会业务工作。

按照学会章程和主管部门部署,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2016]46号和吉林省吉办发[2016]56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扎实、有序地推进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启动编撰《七届理事会以来重要文献》。长白山管委会成功召开了新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四)充分履行社会组织职责,坚持公益性和示范性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科普活动。

首先,与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爱心圆梦大学,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红十字在行动”活动。2021年经多方筹措,增加了资助金,扩大了资助面,资助学校由4所增至5所。现资助学校为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白城师范学院。完成了2021年入学的困难家庭学生,以及专科生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的困难家庭学生,每个学校各资助8万元的工作。

其次,与省气象学会联合开展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探讨科普活动与中小学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的途径。完成了首届气象知识进校园科普教育5所(2020年遴选)基地校的评估工作和新增2所(2021年遴选)基地校的授牌工作。气象科普教育紧紧抓住“气象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建立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的重要起点,围绕着“配合中小学学科教学和双减工作,拓展综合实践教育领域”来开展活动。各地方反映,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丰富了学生课内外生活,带动和活跃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同时,策划了若干面向社会的公益活动。如图书捐赠。

(五)加强和完善基础服务平台功能,增强线上业务服务能力,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强化平台应用效率。学会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充分发挥“省学会科研管理系统” 在线应用作用,完善管理系统、网站、科研管理微信群、成果与专家资源库等的应用与协同,提高在线科研管理水平。针对防控疫情常态化、精细化要求,探讨“线上科研指导”、“线上办公”的技术支持与资源利用的经验与问题,完善 “科研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提升了应用能力。加强了薄弱地区操作等应用指导工作,实现网站、科研管理微信群和科研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提高地区间应用、协调工作效率。

加强了“科研成果”、“专家资源”两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线上科研指导”技术方案。设计开发了“线上科研骨干研修”的培训方式。既有效支撑了2021年省学会全年工作,又为今后疫情防控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奠定了基础;也示范、带动了地方。

二是与吉林教育杂志社配合办好《吉林教育:综合版》,会刊质量进一步提高,影响扩大。体现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校长、教师服务宗旨,开发高质量稿源渠道。对推荐和自发投来的一线教师、教研员、校长的稿件,在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强化指导,加以适当修改、补充与提升,受到欢迎。全年向《吉林教育》提供90余篇质量较好的稿件,有效保证稿源质量,促进会刊质量提高。充分发挥学会“学术指导单位”的作用。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实证表现。以下问题和不足是初步调研中发现的、直观的。调研还不够具体、全面、深入。期盼同行做一点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

1,由于疫情等因素,年初计划的几项工作,如线下年度工作会议(合并后的年中经验交流会)、线下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会换届大会、图书捐赠等,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没有如期完成。有的工作仅仅通过学会网站发布会议相关内容的方式做了一些补救。

2,全省学会系统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依然存在着区域之间、专业委员会之问失衡问题。个别地区教育学会组织不健全,有的地区学会和专业委员会自身建设遇到困难,学术氛围不够活跃,工作平平。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好于省本级。这有多方面原因,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既加强宏观指导,又个性化地采取措施。

3,随着课题申报数量大量增加,对课题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尤其是保证课题立项和结题的“评审+指导”工作的质量难度很大。课题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待提升。如何探索由数量提高向质量提升转型的相关机制,成为未来我省群众性教育科研发展的一个课题。

4,主导课题主题研修项目对引领和推动我省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线上进行与线下实施各有利弊。总结经验,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指导方式,将这项工作做到更好,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今后学会要重点研究的工作之一。

存在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还包括这里未谈到的问题),其原因,以为,有内部的、外部的,主观的、客观的,宏观的、微观的,政治的、学术的,当前的、长远的。需要我们冷静而理性地分析、研判,形成正确的认识。关键是守正创新,知难而进,上下联动,从规律上办事,进而探索和落实相关对策措施。我们要做持续努力。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全面全方位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之年。面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和国家发展新形势,教育学会工作任重道远。吉林省教育学会将紧密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强省的目标,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们要立足吉林,胸有大局,以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为契机,贯彻省教育厅和省社团组织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深化“一个目标”、“两个坚持”、“三项提高”、“四项建设”的工作,坚持防控疫请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核心任务,以建设教育科研特色化学会为具体抓手,突出党建引领、质量优先、创新驱动、服务基层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和校本科研快速发展形势下质量保障的有效机制,着力科研规划与体系建设、学术水平与规范建设、会员发展与队伍素质建设、秘书处政治与业务素质建设,更加有效推进社会公益与科普事业。以更高质量的工作,充分发挥学会组织在新形势下的职能作用,以新的成绩向二十大献礼。据此,作为国家5A等级教育类社会学术组织和省字号学术社团,应考虑突出思考、把握以下工作的着力点并做到位。

(一)积极探索区域和校本科研快速发展形势下质量保障的有效机制,深化科研管理创新,强化校本科研指导。切实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和教育研究质量。

第一,继续巩固并深化校本研究管理创新成果,以提高校本科研课题研究质量为中心,强化课题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把握省学会“十四五”科研课题指南,完善省、市、县三级学会课题形成机制。关注新时代教育研究范式变革趋势,不断深化“校本研究评审+指导”等校本科研指导方式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家队伍,完善课题立项的相关机制与专家评审的制度规范。加强过程管理。在继承以往好的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题立项与研究质量的新方法,高质量地做好2022年课题滚动立项和2020-2021年度立项课题结题工作。遴选优秀团队承担重点课题。推广先进经验,努力实现区域和校本科研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协调发展,力求有大的突破。

第二,以带动与提升区域和中小学校本研究,助推地方教育改革发展质量为目标,深化省学会主导课题“中小学主题研修”研究和推广性实验研究工作。提升课题研究层次。依托长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网”等教学和研究力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提高和总结“主题研修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深化“主题研修系统构建”、“服务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平台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价值。充实专家指导委员会。更高标准地做好其三类课题立项、结题。争取有更多县(市、区)和学校参加该项目,扩大辐射面。在省内更大范围覆盖的基础上,争取年内与有关方面共同申报国家规划课题。

第三,围绕提高校本课题研究质量,坚持“防疫与业务相结合”,突出规范化、大覆盖,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高级研修与培训活动。认真总结2021“防控疫情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工作经验,完善疫情条件下做好中小学科研骨干的推选和研修工作途径,开发培训新方式。巩固“线上研修”的创新成果,研究分析“线上与线下培训”特点、优势与不足,征求基层意见,探索、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方式”。支持各地立足本土,创造性地搞好校长、教师、科研骨干和课题负责人培训,如帮助设计方案、协调专家授课等。

第四,进一步探讨和总结开创我省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校本培训新途径、新方式,更好地服务学科教学、服务会员单位工作、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结合我省的实际,贯彻落实教育部召开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会”的部署;结合本届全省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推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成果。突出学会职能,重视总结会员单位和学校“区域科研引领教研、成果转化应用教学”,搞好科研、教研成果转化的经验。

第五,高质量地做好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委托管理相关工作。主动服务,有质量地实施过程管理。严格学术规范,进一步探索各级课题研究与成果应用的共生、共享规律,高水平完成委托管理工作。实现各级课题研究协调发展、共享互惠。

(二)突出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引领力,坚持“顶天立地”原则,精心组织好多层次的高端学术活动,扩大覆盖面在建设教育科研良好生态上持续发力。

首先,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主题,继续开展协作、创新研究,组织好高端学术活动,提升我省学术引领与研究水平。结合筹备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办好新一届长白山教育论坛。在内容上突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局长、校长、教师需求,教育内部和外部热点问题,精心安排好大会,办好高质量的分论坛。积极筛选、引入国家级高端学术活动。创造条件,推进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教育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会学术活动品牌效应,引领我省教育研究持续、有质量发展,活跃全省教育学术氛围,

其次,规范和优化省学会专业委员会工作,提升学术特色,推动学科专业委员会发展。密切关注学科教学改革和国内外科研、教研转型发展的新动态。结合省学会换届工作,积极探索专业委员会发展的规律,着眼发展与规范,帮助、推动运行困难的专业委员会工作;支持和鼓励特色化专业委员会发展、活跃起来。落实“五育并举”。积极促进“生涯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引领和带动各级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

第三,办好吉林省第三十一届珠算心算比赛”等活动。与中国珠心算协会和省珠算心算协会密切合作,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双减”、深化素质教育,着力提升珠心算比赛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探索“珠心算比赛”促进中小学数学等多学科特色化教学、拓展素质教育的经验。落实“双减”要求,坚持自愿参加和公益性原则。高质量地组织好赛事,保证安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助推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四,突出学术服务理念,积极开展省学会教育科研第十四届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把握教育学会科研工作特点,突出前沿性、规范性与应用性,保护、调动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校长、教师的积极性,以评促研、以评促质,力争本届成果评奖,从数量到质量创历史新高。本届评奖仍然增设“未公开发表成果评奖”,开拓评奖与推广的新渠道。加强对巩固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重视发现、培养、鼓励科研新秀。评奖结果在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公布。高质量地做好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相关工作。

(三)自身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突出党建引领、指导作用,深化标准化和创新争优机制建设,持续强化提升学会系统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着力把握建设“四梁八柱”。

其一,深化全省学会系统党建和标准化建设工作,促其规范化、常态化下功夫推动薄弱地区发展。党的百年经验必须牢记,突出学会特点,推动党建工作上新水平。巩固、提升省学会和基层现有星级学会的标准化建设成果。攻坚克难,强化指导,帮助发展态势良好的学会快速成长;完善和丰富全省学会标准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引导和推动学会工作发展薄弱的地区发展。组织好星级学会评审工作,推进全省学会事业布局优质、均衡。

其二,继续发挥争先创优制度的作用召开好吉林省教育学会“年度会”和“经验交流会”。直面疫情,进一步完善争先创优制度,完成好学会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评选工作。积极探索网上会议方式,根据疫情情况,现场或网上召开年度会和全省学会系统经验交流会,发挥其工作交流、业务导向、难点破解、重点推动的作用。深入总结好长春市宽城区“科学、规范、扎实”开展学会工作和成果转化的经验。总结一些地方开展学术咨询服务、区域主导课题统领、建设科研基地校、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方面的经验,破解难题,推动全省学会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其三,完善会员服务机制,壮大会员队伍,巩固会员管理工作成果。以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会员队伍素质为基本目标,探讨会员管理新机制、新方法,增强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会员工作薄弱地区的会员管理工作。继续重视区域和学科布局,优化、壮大会员队伍。拓展为会员服务的渠道。适当时机,举办“会员日”。加大对市、县两级团体会员单位工作的联系与支持力度。

其四,坚持发挥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和会长办公会决策、监督与指导作用强化学会内部民主制度建设。继续坚持秘书处工作例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例会、监事会、会长办公会例会制度。落实学会章程,完善监事会运行机制,发挥监事会的监督指导作用。筹备和召开好每一次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精心策划、适时召开会长办公会议。拓展学会内部沟通渠道,完善现代治理机制。

其五,进一步做好省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依规、依章开好新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依据学会章程,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2016]46号和吉林省吉办发[2016]56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序、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抓紧召开会议。严肃换届纪律,精心做好代表、理事、常务理事的推荐工作。代表应有广泛代表性,征询各方面意见,体现本地区、本学校会员意愿。

做好《七届理事会文献汇编》工作。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按期完成文献汇编及成书工作。市、县两级推荐好相关文献。

(四)坚持示范性和公益性的规则,积极组织开展具有教育学会特色的社会公益活动,履行好社会组织职责,进一步扩大省学会的社会影响力。突出几件实事。

1,努力巩固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公益活动成果,与省红十字会继续联合开展面向新入学家庭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活动。积极开发捐助活动的资金来源,创造条件,提高捐助能力。严格规范资助活动组织程序,认真进行困难学生选择,推动这项公益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2,开展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活动,启动第二轮气象知识进校园活动。与省气象学会联合总结2021年气象科普教育活动经验,积极探讨气象知识进校园科普活动在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丰富综合实践内容、落实“双减”等方面的意义。进一步活跃气象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激情,丰富学生课内外生活。提高基地校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线上培训优势,实施中小学教育科学普及公益行动。面向教育内部和外部,适当时候,开发和启动“吉林省教育学会线上教育科学知识大讲堂”。遴选教育、科研专家和中小学一线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教师开展讲座;遴选优秀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案例进行示范,进一步强化校本科研培训工作,推动校本科研课题立项与研究质量的提升。努力在推动全社会范围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上发挥作用。

吉林省科学幼儿教育指导中心应在指导幼儿教育机构现代化建设、推进全社会幼儿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上,发挥特有作用。

4,执行《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图书规范》,与相关方面合作开展向农村学校捐赠图书活动。总结以往经验,有质量地开展 符合中小学入馆图书要求的图书的捐赠活动。

(五)加强和完善基础服务能力建设,增强线上办公服务功能,强化阵地服务工作,办好学会秘书处。促进学会基础平台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第一,以“省学会科研管理系统”为主体,强化“科研管理系统”、“学会网站”、“学会科研服务微信群”、“学会成果与专家资源库”等基础设施的协调,提高在线科研管理应用水平。针对防控疫情常态化、精细化,完善在线科研管理操作程序、运行方式与各项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协调。进一步做好地区间应用的协调工作,指导薄弱地区应用操作,发挥“在线设施”对防控疫情与提升办公现代化水平的功能作用。把好网站信息质量和安全关,做好信息内容的组织、筛选、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二,发挥“会刊”学术指导的功能与作用,与吉林教育杂志社合作高质量地办好《吉林教育:综合版》。坚持服务 “一线”科研工作者、校长、教师,服务会员的办刊宗旨,彰显会刊特色。通过线上、线下、专家约稿、专家荐稿等多种渠道,实现刊物改版与课题管理高质量转型的良性互动。开发高质量稿源。改版中机遇与挑战都在,事在人为。确保会刊质量,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

第三,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高标准地搞好三级学会秘书处建设。人才是秘书处第一资源,千方百计吸引、保护、培养好科研和管理人才,用事业和体制、机制留人。健全党的组织,提升工作人员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自信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指导学会工作。加强秘书处的思想作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纪律建设,强化正能量。努力建设学习型、科研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秘书处,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勤勉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质地贡献学会组织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11.12.人民日报

2)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教育报2022-01-18

3)王青逯、姜琳:新时代教育学会工作的着力点——以吉林省教育学会为例  现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12期

(2022.2.)



编辑:kongxh
吉林省教育学会长春市人民大街9199号
邮编:130022 邮箱:jlsjyxhmsc@163.com
电话:81170298 QQ群:2991192
吉ICP备19006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