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期刊
谈谈中小学校本科研“ 选题”问题
发布日期:2021-12-01 19:58:22 浏览次数:794次

吉林省教育学会  迟长伍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等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等逐步融合,中小学办学和教育教学等发展方式与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通过校本科研的方式解决问题逐步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科研有效性低下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严重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会做科研,尤其是不会选题的问题等成为有效研究的拦路虎,急需得到解决。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进步”。由此,选题问题实际上是校本科研有效性的核心问题,在这里我集中谈谈选题问题。

一、中小学校本科研选题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及原因

笔者曾对500多项科研作品(主要是研究报告和论文)统计过,问题选题比例接近30%。大体有如下几种现象:大而空、大而泛、华而不实。这样的研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严重影响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消减学校对校本科研的信心。

上述问题选题是教师在研究中表现出的现象,其原因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有如下几种:

“大而空”,这类课题特点是选题很大,内容散乱,不集中。一般这样的“课题设计”和“结题报告”的内容都是研究意义占很大篇幅,而研究的目标、内容、成果等内容不仅篇幅小,内容也零散。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不会选题,导致选题与命题边界不清,确定课题后论证困难,只好写了一大堆意义了事。如:课题“抓人文管理办和谐教育研究”。“人文管理”是一个理念加工作方式的系统,“和谐教育”是一个大概念,他们都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这样的研究仅就概念界定就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更何况这些理论如何在学校落地呢?人文管理与和谐教育这两个复杂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梳理呢?这个选题不仅大,而且空对空。如果“人文管理”理念与学校的某种具体管理方式融合起来进行研究,虽然课题大一些,但是,指向明确,有具体内容,这就形成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研究,校长牵头还是可以研究的。

“大而泛”。这类课题特点是:选题都比较大,主题定位不清,内容泛泛。一般这类选题的课题设计报告或结题报告的内容都是研究目标不清楚,研究呈多方向,研究内容逻辑混乱。由于主题不清,研究目标必然不够清楚,研究工作没有主线可遵循,研究就没了明确的指向。由此,课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多呈现出罗列出各种研究意义和相关性不强内容,研究的成果多为取得了那些效果。如课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研究”。这个课题看似聚焦课堂教学,实则定位不清(主要是主题定位不清),这是一个“空而泛”的研究。课堂学习涉及到课程、教学、教材、学生等方方面面,效率的判断标准也是难以掌控的,而且不同学科的课堂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样的课题没有核心,无法聚焦,只能是泛泛研究,不可能取得研究成果。

“华而不实”。这类课题的特点是:选题较大,研究内容和目标定位不清,追求华丽上层次的研究。一般这类课题的课题设计或结题报告多呈现出大篇幅的研究意义和概念界定,而体现主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成果假设等内容却很少或者没有。如课题:“试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个典型的理论研究选题,教师做起来会很吃力。其实,他的研究就是“上课和学生管理如何民主”等实践性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定位还是清楚的,但是,研究的目标(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指导方法)、范围(实践性、学科性等)定位不清楚,结果就是论不清楚“学生自主学习”,也理不清楚教师如何指导。

对上述现象做一下分析。出现“大而空”现象,说明作者没有充分的观察、思考的过程,这就不可能发现教学或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选题随意性很强。其原因:一是研究的愿望不强,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可定义为“功利性研究”;二是根本就不会选题,随意找一个与自己有关的题目来研究,可定义为“不会研究更不会选题”。出现“大而泛”现象,说明作者还是有一定观察的,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对问题的思考不到位,课题设计不到位。其原因:一是作者有一定的研究愿望,但是,不会选题,找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作为选题;二是观察不到位,发现的问题缺少真实性,三是不会分析定位,主题粗糙不准。出现“华而不实”现象,说明作者有研究的意愿,但是,对科研的认识不足,追求华丽的表象,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导致选题华而不实。其原因大体如下:一是科研能力差,不会选题,目标、内容定位不清,研究陷于空泛;二是前期思考准备不足,论证不到位,课题主线不清,逻辑混乱。

综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性科研”问题,为了功名而研究,这是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给予控制的;二是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足,观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较差,不会选题;三是前期思考分析不充分,选题定位不明确,课题论证不足,研究陷于混乱。对于后两个问题,强化教育科研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校本科研特点和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校本科研规范,掌握方法,学会选题是可以解决的。

二、中小学校本科研特点及选题原则

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与普通教育科研尤其是大学的教育科研有明

显区别。中小学校本科研一般是解决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其特点:一是校本性,选题范围一般是在学校中;二是实践性,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或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三是研究的融合性,中小学教师研究一般呈现教研与科研融合的特点,教研能解决的问题用教研解决,教研解决有困难的问题融入科研解决;四是教师发展性,这是中小学校本科研最为独特的地方,通过科研促进教师学习和应用高端思维方式,培养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

这些特点决定中小学校本科研课题以“小”见长,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小课题大研究。即使是学校办学中的问题,如: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也是从“学校办学理念、思路、治理结构”等方面,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课题不会很大。研究的性质着眼于实践性,一般是遵循科研规律,以实践研究为主体,辅之于理论研究,通过理论沟通实践的方式解决问题。研究的目的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科研成果)和教师专业发展两个目标。

如何理解科研选题,笔者认为科研选题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从战略上看,确定研究的方向,通俗点讲,对校本科研而言就是学校发展中哪个方面问题最大,教师教育教学中那个方面最困难;二是从战术上看,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对校本而言就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点,影响教育教学的难点等;三是划定战役边界(研究的目标、内容、可行性等边界),确定研究的范围。对校本而言就是学校中办学理念、思路、治理体系或教育教学中的学科、学段、教学各个环节、学生学习等等。方向明确,问题准确,边界清楚的研究才能主线清楚,聚焦问题,减少盲目。选题是研究的起点,是决定研究是否有意义与成败的基础和前提。

由此可见,选题在校本科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基于上述讨论,中小学校本科研选题应把握如下原则:

一是校本性原则。主要把握“实践性”“小课题大研究”的原则。选择学校办学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点,精心设计,深入研究。

如:“‘学为中心’条件下城区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研究”。聚焦到学校办学理念和高效课堂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上。如:课题“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方式研究”,聚焦到“阳光体育”中农村特色活动方式上。

二是科学性原则。主要把握“真问题”,符合教育规律,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科学角度看能站住脚,可讨论、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如:课题“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方式研究”。“阳光体育”是教育部倡导并有理论依据,有农村特色,是农村急需解决,也是教师和学校都在探讨和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三是需要性原则。主要把握“制约发展、阻碍进步”的关键性问题。对学校而言就是学校发展中的瓶颈性、困惑性等问题,对教师而言就是教育教学或专业发展中难点、困惑点等问题。如:“‘学为中心’条件下城区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研究”。学校‘学为中心’的理念、思路、管理体系确定下来后,在教学上如何落实就是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也可以说是个瓶颈,通过研究找到适合‘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指导全校教育教学就理顺了发展关系。如:“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方式研究”。农村小学体育器械,活动场地,师资等都有一定局限,充分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探索适合农村条件的体育活动方式非常有必要。

四是可行性原则。主要把握“可研究、能研究”的原则。选题一定要与研究者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可研究”就是适合研究者研究,如校长研究学校中的问题或者办学方略、教育治理、教师发展等类问题;如教师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或者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等类的问题。“能研究”就是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各方条件都能具备。如:抓人文管理办和谐教育研究。这是个重大理论研究,且没有明确显示学校办学实践中的问题,学校校长研究也很困难。如:试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虽然“自主学习”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一般教师没有相当的哲学基础和教育理论水平研究这样的问题是很困难的。

五是创新性原则。对校本而言主要把握“独特性、再创性、自创性”的原则。独特性,一般着眼于特色或特点的发现与开发;再创性,一般着眼于应用性和重组性研究;自创性,一般着眼于新想法、新发现的研究与开发。

三、中小学校本科研选题实施策略

在实践中如何遵循上述原则发现并确定选题,可以说是教师研究的难点。上海外语中学的董海涛老师总结出一些途径:“追踪热点、发挥特点、抓住小点、攻克难点、开发盲点”,对教师校本科研选题很有启发作用。如何具体选题可参考如下策略。

一是养成在教育教学或者学校发展实践中观察、关注的良好习惯。观察:即对教育教学或学校发展进行全程关注,随时发现和记录困难或有违教育规律的现象;关注:即对关键环节或发展重点、迫切需要解决的节点等进行重点观察与思考。对在学校或者自身实践中发现的现象进行记录、整理、归纳、分析和反思,找到问题进行研究。

二是探索常见的教育现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从细微平常的教学中发现教育价值。如论文:“阅读积累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与能力的研究”这是一篇论文的选题,这位教师在他平常的“阅读”教学中的细微之处发现了教育价值点(引导自主阅读能培养习惯和能力),通过创立“学生自主阅读”独特的指导方式,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合作和探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

三是关注各级规划、计划、行动方案,发现有价值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课题。规划、计划等都是具有发展性,前瞻性的文件,选择其中难点或者较为复杂难以实施的内容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如课题:“学为中心”条件下城区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研究,是就学校发展规划如何落实面临的难点上提出一套解决方式,助力“学位中心”的学校发展目标的落实。

四是关注现有的教育理论、教育经验、教研、科研成果的应用性研究。这是一种实践性、再创造性研究。更是避免照搬,探索最佳应用方式,使理论、经验、成果等融入自己教育教学,产生效益最大化重要手段。如课题:小学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它不是简单的应用,而是在搞清楚“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学生思维能力概念和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应用方法。

五是善用调查研究,对于具有倾向性或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验证和找到真问题或将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本土化,突出本地特色的最好研究方式。如课题:“实施留守儿童档案袋管理的教育方法研究——基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的思考”。这是一位教师在学校实施留守儿童教育效果不佳背景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主要问题出在实施的教育针对性很差。档案袋管理能够积累留守儿童个性化问题资料,提高诊断准确性,教育针对性会更强。

六是注重经验总结与将成功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的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乏成功经验,但是,缺乏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意识,更缺乏将成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的意识,许多教研成果停留在“做法”和“初步经验”层面,极大降低了推广和应用的价值。通过科研的手段将一些散乱的做法整理成有层次,成体系的方法;将一般的经验提升成有结构,有认识、成体系的成果是很有价值的研究。

七是打破思维定式,在寻求“有新意”“有独创性”、“有特色”中寻找课题。如:课题: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发展研究,这是一所高中的课题,将“生涯教育”引入高中教育中,很有新意。如课题:重视审视开放性主题班会的育人价值,他的视角十分独特,从“主题班会”功能角度审视育人价值,抓住了教育活动的关键。如课题:探索教师成长之路研究,是一所名师辈出的名校的课题,挖掘本校名师资源,以名师思维+名师行为为导向,探讨教师培养的策略,是典型的特色化课题研究。



购买入口
请加以下微信,发送您注册的系统帐号和要购买的学刊期数进行购买



编辑:kongxh
吉林省教育学会长春市人民大街9199号
邮编:130022 邮箱:jlsjyxhmsc@163.com
电话:81170298 QQ群:2991192
吉ICP备19006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