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学会
白山市教育局“新时代实施‘五项工程’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发布日期:2020-08-24 20:08:18 浏览次数:3336次

白山市教育学会      会     长        郭传彬

白山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宝成


“新时代实施‘五项工程’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是由白山市教育局申报,由中国教育学会审批立项的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922002103B】,课题主持人是白山市教育局局长韩玉春。

此课题研究的目的: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有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二是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区域内教师队伍一流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化创新能力。三是全面提升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四是发展学校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内形成“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发展格局。五是建立教育环境安全评价制度和管理与监测体系。

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通过课题研究确立了“学校品质”与“区域教育品质”相融共进的关系,确定了以“内涵发展、品质提升”为目标,以实施“五项工程”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为路径,进一步深入推进区域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研究思路,以此解决本区域内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达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优质教育服务的目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017年7月白山地区虽然通过了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但在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区域教育品质,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是教育部门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首次正式提出这一重要的时代命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将《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确定为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我们确定的“新时代实施‘五项工程’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实践研究 ”在本质上与《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这个课题的理念是一致的。

我们所在的地区,各类别、各层级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师资状况以及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参差不齐,特别是我们所在的区域发展教育的观念比较陈旧,资源相对匮乏,管理方式粗放,文化基础薄弱。据此,着力提升教育品质应被视为我们区域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补齐教育短板的必由之路,更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进行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研究需要协调区域内全部教育单位部门进行周密规划,统筹安排,协同推进,白山市教育局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研究者,有着独特的职能优势。国内开展“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研究的地区多处于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且开展的研究只指向教育的某一领域或方面,而我们进行的“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研究是基于偏远欠发达地区、涵盖教育所有领域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点,因此,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思路、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1、学校品质与区域教育品质的关系。

2、建设区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机制、路径与模式研究。

3、区域教育环境安全实施与保障研究。

4、提升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路径、评估与保障研究。

5、提升区域教育文化品质的理念、内容、方法研究。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是依托“五项工程”最终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课题中的“五项工程”是指:“素质提升工程”“质量兴校工程”“师德建设工程”“文化校园工程”和“平安校园工程”。

从性质来说,虽然是“五项工程”的“质”构成了区域教育品质的“质”,区域教育品质的“质”也离不开“五项工程”的“质”,但区域教育品质并不是“五项工程”的机械拼凑,也不是“五项工程”中“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完成的一种全新建构。‘五项工程’为区域教育品质的提升赋予了能量,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全方位助力教育品质目标的早日达成。

从功能上看,区域教育品质的提升不是简单的等同于“五项工程”功能的叠加。区域教育品质的提升是从自己最优化的目标出发,统筹“五项工程”各个部分和要素,规定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协调支配它们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整体上起主导决定作用,统帅并支配“五项工程”的实施和推进。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五项工程”的实施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和路径。

从结构性来说,“五项工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其中包括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形式等。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因此,构成“五项工程”要素的性质、数量和结合方式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区域教育品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从关联性来说,“五项工程”既是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又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处理好不同“工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可以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其中素质提升工程是关键,质量兴校工程是核心,文化校园工程是灵魂,师德建设工程是引领,平安校园工程是保障。只要“五项工程”各模块、各要素间很好地互联互动、互补互助,实现区域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便有了坚实的逻辑基础。

创新点:1、通过创新五大机制提升区域教育品质:①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干部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②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质量兴校工程”。③ 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为目标,实施“师德建设工程 ”。④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优良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为目标,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⑤加强依法治校,以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营造法制、平安、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实施“平安校园工程”。五项工程相融并进,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区域教育品质的结构,最终达成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的目标。

创新点:2、通过研究找出区域教育品质和学校品质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我们选择的这个课题,主要是基于教育现状无法满足所在区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提出的。一是开展了调查研究。我们对白山区域内教育品质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研究材料,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二是找出区域内教育劣质化的现象,探究其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对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从中得到启发,做好研判。在立足对本地区教育现状分专题进行调查的同时,借鉴省内外区域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促进政府关注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提供多重保障。三是依托“五项工程”统筹协调推进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此项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如县域之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第二个层面是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第三个层面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的优质教育问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不仅满足学生有学上,而且是上好学的问题。课题组将本着用理论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丰富理论的原则进行研究,广泛开展科研活动,在比较和借鉴全国各地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成功案例,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与经验凝炼成理论。四是将总结的经验与理论应用于本地区教育管理工作中,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五项工程”评估体系评定研究成效,建立起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收集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相关文献资料,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有关区域教育品质的发展现状、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从而为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提出对策思考,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査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利用反馈信息,保证课题研究的时效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3、实践推进法。根据调査研究发现的问题,围绕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分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措施,并从实践层面推进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应用。

四、实施步骤

(一)开题启动阶段(2020年3月—2020年7月)

1、课题开题。召开课题开题会,通过召开会议,宣示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2、子课题研究全面开展。各子课题组应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制定研究计划,及时做好子课题开题论证及后续研究相关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2020年7月—2022年3月)

1、前期铺垫阶段(2020.7-2020.9)

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各地各校在总课题引领下根据实际,制定本地本校子课题实施方案。

②各地各校根据实际,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培训等形式,做好舆论宣传,进一步加强开展科研对实施“五项工程”提升区域教育品质重要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

2、全面落实阶段(2020.9-2022.3)

①分年部署抓落实。结合实际制定“五项工程”年度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循序渐进推进“五项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

②通过载体抓落实。“五项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各地各校应开动脑筋,千方百计为“五项工程”的推进搭建好平台,创造好条件,

③建立机制抓落实。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把好的做法经验用制度固化下来、推广出去。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让好的东西得以传承。

④科研带动抓落实。注重科研的引领带动,坚持边实践边研究,增强学术氛围,提高工作的科研含量,适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⑤加强督导抓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结合各地区“五项工程”活动安排,定期对“五项工程”的实施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工程任务得到扎实推进和有效落实。

3、研究总结阶段(2022年4月--2022年6月)

1、收集、整理研究材料。

2、总课题组对各子课题的研究进行归类、分析、调研。

3、总课题组对调研情况进行反馈, 并提供针对性的研究指导。

4、撰写研究报告。

5、启动结题工作,布置结题任务。完成各子课题成果汇总,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议。

6、成果评定与成果推介。认定成果价值,对课题成果进行论证,制定完善推介方案,及时进行推广。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预期成果

(一)保障条件

1、课题组已对区域内教育品质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并结合文献研究完成了课题综述。

2、有专项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具备所需文献资料和检索资料的条件,已经获得课题研究所需的部分重要文献资料。

4、本课题所依托的“五项工程”经过了2017年的筹划→2018年启动→2019年推进,积累了大量课题研究的相关信息和经验储备。通过深入推进“五项工程”找出区域教育品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理清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为课题找到了研究的逻辑依据。

(二)预期成果

1、形成白山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现状的调查报告。

2、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与提升学校品质的关系》。

3、编辑出版专著。

4、在省级以上刊物推介有关实施“五项工程”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方面的资讯、图片等。



编辑:kongxh
吉林省教育学会长春市人民大街9199号
邮编:130022 邮箱:jlsjyxhmsc@163.com
电话:81170298 QQ群:2991192
吉ICP备190068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