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把握好“兼容性”与“本土化”原则,积极推进稳妥中小学“主题研修”推广实验研究工作
发布日期:2018-04-02 08:59:01 浏览次数:2253次

——吉林省中小学“主题研修”舒兰现场会上的讲话

迟长伍 208年3月19日

主题研修是省教育学院精心培育,李元昌教授10年心血凝结成的研究成果,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很有价值。省教育学会将为继续普及这一成果做出努力,进行下一个阶段(成果推广性实验研究)的研究。

20179月省学会以“吉教会发201731)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学主题研修系统 ”项目深化试验与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在实施的几个月过程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代表省学会梳理一下,讲一讲,希望对下一步的申报和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所讲的观点,之前与王青逯会长、李元昌教授和邹文武秘书长沟通过已经形成了共识,希望能够与大家取得共识。我想讲三个问题。

一、 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一些学校和地区担心搞“主题研修”影响原有的研究,或者影响发展性研究,甚至担心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教师觉得“主题研修”研究有难度,担心增加负担,影响教育教学。

我认为,这些反应的本质是对主题研修成果还缺乏认识。主题研修实际上是“以研修主题为引领,集教研、科研、培训活动为一体的一个操作平台”。它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与“本土化”特点,与上述所担心的内容形成了完好的统一,不是对立的。

二、 兼容性问题

“主题研修”与正常研究、教育教学等是统一的,促进的关系。

“主题研修”的性质决定,它与区域、学校的发展和研究不矛盾,能够很好地融合统一起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他还是减轻教师负担良好的选择之一。主要体现在他的三大性质上,即时代性、创新性、兼容性。

(一)时代性

“主题研修”融合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学习化,信息化因素(是个有效的收集、利用、分析整理信息的平台)、体现了质量因素和自主发展因素。具有我们当前所处时代的显著特征。如“信息化因素”:

资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20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

意味着信息的“传播”与“处理”高度发达;不断更新知识,进行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发展方式,而研究是学习动力源之一,因此,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工作已经成为教师现代化基本要求。

如:“教育质量诉求因素”,从事业发展角度看,当今是质量时代,要求内涵发展。教育质量的本质是教师素质,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主题研修”具有将校本研修落到实处,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功能。

(二)创新性

“主题研修”将科研、教研、专业学习融为一体,构建了合理的学习与研究的组织方式。以问题即主题为主线,形成了一个学习、思考、研究的平台,这是他创新的核心。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新颖性和操作性。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教科研与学习的特点。

当然创新不仅仅这一点,时间关系不深入,不展开了。

(三)兼容性:

“兼容性”是三大特性的核心,体现在他的个特点(或方式)上:第一、它是有效研究的组织方式;第二,它是区域、学校深度发展的引领方式;第三,它是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培养方式。分别简要阐述一下:

第一、 有效研究的组织方式

一是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有主题(有针对性了)、有方向(学习目标清楚)、有氛围(讨论、反思、研究等各种活动)。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是形成了研究的合力。主题的提出与分解,加上分层、分主题的集体攻关性研究,使解决问题的方向清晰明确,研究的力量集中有序,成果应用全面扎实。有效地解决了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散、乱、低的问题(散:方向多样,不切实际;研究重复,应用渠道不畅;乱:单打独斗,研究力量分散,管理无序;低:资源无法共享、交流没有平台,低水平运转);

三是形成了交流提升的有效机制。区域、学校就主题制定的各种规则、开展的各种活动,比如:研讨等学术活动、比赛、示范课等教育教学活动,既是交流平台,又有激励作用。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制,既推广了研究成果,也能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提升研究。

以上我讲的这些,在舒兰的经验中都能找到痕迹,我就不再赘述了。

综合起来看,这种组织方式,形成了研究工作氛围(也可叫做研究和学习的引力场),从而具有牵引力推进动力,能够达到动员全体教师进行有效研究的目的。

第二、 区域、学校深度发展的引领方式:

主题的提出(当地的问题即主题)和分解,能有效地贯彻区域的教育理念、发展思路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更能有效贯彻校长教育理想,办学理念、思路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想做的难事、重要的事,均可作为主题。这样就为我们各级教育机构发展事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抓手或者叫做“载体”。这点舒兰县教育局的经验最有说服力。制约舒兰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他们引入主题研修,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主题进行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 教师自主发展的培养方式:

刚才讲到教师自主发展是最具时代性的发展方式。无论从终身学习要求和人的发展规律角度;还是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背景的角度,或者说知识更新速度、知识生产速度,换句话说是收集信息、处理提炼产生新信息等客观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都已经成为当前与未来的关键内容。

这一点发达国家做的比较好。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教师专业化,教师个体发展,自身成长成为趋势。教师积极主动内化、吸收,转化为教师自身发展诉求和行动,培养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成为教师发展的关注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政策机制鼓励教师自主发展,如教师证书制度等。

我们现在所缺少的一是政策导向不够有力。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2016年教育部教师厅〔2016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最近又有关于教师发展新政策发布,关注校本培训,并提出一些新要求;二是缺少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新的科学的方式。尤其是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的最好温床“校本培训”大都基本沿用传统方式。

“主题研修”就是可选择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创设一个引力场,吸引教师参与。在个性化发展前提下(教师有适合自己的主题),在研究氛围的影响下,促使教师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处理、提炼、创造信息。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意识和习惯。

因此,主题研修是促使教师由被动研究到主动研究,形成自主发展意识和习惯的良好的载体或引力场。

★ 综上所述:兼容性——体现了“主题研修”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先进性。三大特点决定他可以用于各个层面,各项改革,各种问题解决中。是各级教育研究、管理部门和学校实施发展战略,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有力抓手。

三、本土化问题

(一)深化研究的主要目的

在步入正题前,我先讲讲深化研究,深化什么。对于经过省教育学院精心培育,李元昌教授用了10年心血凝结成的“主题研修系统”这项成果,无论从内容看,还是从结构看,系统本身的科学性都很强,已经较为完善。

那么,我们深化什么呢。我们这次研究的标题是“关于开展‘中小学主题研修系统 ’项目深化试验与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就是追求成果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应用它能产生最大效益,为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服务,就是我们推广这个成果,进行深化研究的终极目标。

我们将不断总结提炼应用效益的内容,有效提升这项研究的价值。当然,不排除在深化过程中对“系统”本身的总结、提炼和提升。

可以将它叫做第二阶段研究吧,第一阶段(“主题研修系统”的创建)省教育学院已经完成了,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谋求效益最大化。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应用的问题。本土化就是应用这个系统最值得关注的“关键环节”或者叫“重要原则”。

(二)主题研修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如何理解“主题研修”的功能和作用,是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的突破口。“主题研修”是具有相当科学性的一种区域、学校和教师研究的组织方式或组织模式。主要功能是:在主题引领下,通过教研、科研、培训活动一体化载体的形式,形成学校、研修组、教师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合力,促使教师主动提升专业能力,学校或区域深度发展。

从“主题研修系统”的结构与内容的严密程度看,它是个“模式”;从他的主要功能看,它是个“方式”。

我更倾向于它是一种组织方式,回避一下模式。因为模式容易导致僵化的结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组织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理性,不适合中小学校本研修,更不适合个性化操作。)。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本土化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省学会对“主题研修系统”这一提法做了一点修正的原因所在,现在的提法是“中小学主题研修”,会议标题就是这样的。更强调它的应用性或者叫强化他的操作性。

综上,本土化是有效应用“主题研修系统”解决当地问题的金钥匙。是我们这次实验与推广研究的基本的操作原则,也是体现“主题研修”价值的最好方式。

(三)应用“主题研修系统”要深入理解其功能与作用遵循本土化原则。

从“本土化”入手开展这项活动舒兰做的比较好,他们没有照搬“主题研修系统”模式,而是有效应用了“主题研修”的形式。在本土化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 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将其本地化、本校化、本师化

实施“主题研修”关键是要将本土的主要问题和主题理清,尤其是要确立好本地主题(体现本地主导的教育理想和主攻方向),确立适合当地的组织构架,灵活应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结构上、内容上都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将其本地化、本校化、本师化。

区域和学校力争都有各自的特点或者形成特色。舒兰的几个经验介绍,都各具特色,有自已的创造,促使主题研修落到实处,形成具有实践价值和本地特色的主题研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式。

2、要注意与各级专业培训和网络研修等教师研培活动有机结合

主题研修是直接作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间接作用是提高教育质量。因此,主题研修应做到有机结合各级专业培训和网络研修等教师培训活动。一是主题研修可作为这些培训的延伸和深化,通过主题研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沟通,如:“国培”、“省培”等; 二是借助网络培训等形式丰富和加深主题研修的形式和内容,如与“教师研修网”紧密结合。

这些结合都具有形成互相作用,整体提高的态势。促进本地、本校的主题研修深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培训的有效提升。这方面的益处已被舒兰的经验证明。

3、要把握好“本土化”与主题研修核心思想的关系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教师探索过程”即“问题一一学习一一探究一一问题”这个过程是李元昌教授总结优秀教师成长规律基础上,提炼并明确的一条教师成长之路(普遍规律),是“主题研修系统”核心思想与关键要素。失掉这个过程,主题研修就失掉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它是在“主题研修”实验研究过程中贯穿始终内容,因此,可以将它称为“主题研修系统”的“主线”。在本土化过程中必须是在遵循“主线”的前提下,对研修组织结构、研修过程性工具(如:教师研修手册)、研修内容等这些具体的操作性的环节和内容,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改、减。

本土化是本地的主要问题、发展特色、教师队伍状况、研究条件,研究操作等的本土化。

三、操作中的具体问题

(一) 处理好“课题管理与组织研究”的关系

这是一个涉及到区域研究的问题。区域研究在管理上有交叉,这是因为,为了鼓励学校与教师参与实验研究,省学会突破了规划管理的一些规则,给予试验区内的实验学校和教师独立申报课题的待遇,课题管理出现了双层身份。12号文件对此作了理顺,我再强调两点:

1、归口管理与牵头研究应各负其责并密切协作。课题管理归口到各级教育学会。课题牵头研究,教育局、学会、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均可。区域课题必须有实验校,而且,实验校和实验教师与区域研究要形成整体。12号文件规定在实验校和实验教师的遴选确定上,交由实验区牵头单位,这是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整体性。因此,各地要处理好课题管理与组织研究的关系。试验区要保证实验学校及实验教师的遴选和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当地学会要保证好课题的审核、申报和过程管理工作,如试验区研究工作开展不力,学会有责任进行督促。各县(市、区)教育学会、教师进修学校需相互配合,各自负其责。

2、希望各地教育局牵头研究。有利于区域贯彻教育行政领导的教育理想和发展思路。将“主题研修”作为教育局的抓手,解决区域的主要问题或推动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主题研修”重要功能。

3、提倡各地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研究。进修学校承担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力军。并且,无论业务上还是研究指导力量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希望,各地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参与区域研究,同时也希望没有牵头区域研究的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对学校和教师研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指导。

(二)处理好主题研修与教师负担的关系

主题研修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研究良好的研究平台或载体。为了便于教师进入主题研修的过程,课题制定了《研修组活动手册》和《教师研修过程手册》等工具,这些手册将科研、教研、师培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包含主题研修、读书笔记、听课记录、教育随笔等,作为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这是必要。希望实验单位从减轻教师负担角度调整并运筹好,达到不增加负担,满足研究需要的目的。这一点舒兰做的比较好,他们将手册的内容调整到能与各级检查对接的水平。涉及到科研、教研、培训内容的各个部门的检查,都可以在手册中找到答案,作为依据,而且,这些过程性资料,真实有效,令人信服,教师不用疲于应付检查了。同时,通过手册记录的研究过程,可以判断教师是否研究了,将其作为结题的主要依据。

(三)做扎扎实实的研究,杜绝形式化。

“主题研修”推广实验研究,是为了将这一成果价值最大化,更是为了他能服务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水平。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进行。只有对各地发展有力,对教师发展有力,才能显现出她的魅力,只有认真做,教师才能有成就感、幸福感,压力变为动力才能有前景。搞形式化,徒增教师负担,得不偿失,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也会逐步清除混课题的成员。

希望会议结束后,各地学会及时向当地教育局汇报,积极宣传,倡导区域、学校、教师参加研究。希望有能力的学会参与区域研究。



编辑:吉林省教育学会
吉林省教育学会长春市人民大街9199号
邮编:130022 邮箱:jlsjyxhmsc@163.com
电话:81170298 QQ群:2991192
吉ICP备19006882号-1